那些年撕过的日历

发表时间:2021/08/25 09:03:02  浏览次数:1966  

现如今,日历已不是啥稀罕东西,各种制作精美、带有创意的挂历和台历琳琅满目,但我还是喜欢那种老式的撕历。每年临近岁末时,我都要早早地买回两本,一本放在书房,一本置于办公室案头。每天撕去一页年历簿儿的纸页,就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。

这个习惯起始于儿时。记得那些年,每到岁序交替时,父母都会买回一本大大的年历簿儿,端端正正地挂在堂屋中央,还不忘叮嘱我们:“每天撕一页年历时,都要想想做了些什么,不要虚度了光阴。”在兄妹几个中,我排行老大,自然每天比弟妹们起得早些,起床后首先就是撕下一页日历,提醒自己新的日子开始了。

日历撕得多了,也渐渐悟出一些道理,感到这被撕去的一页页年历簿上的纸页,其实就是每天的日子,里面有阳光、雷雨、风霜、雾霭,有春播、夏育、秋收、冬藏,有惬意、期待、欢乐、忧愁,有父母的油盐酱醋茶和全家人的一日三餐,还有我的学业、玩乐以及寒假、暑假……随着那日历簿上的纸页一张张、一页页被撕掉,我也渐渐告别了童年的烦恼、天真和期盼,到了开始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年龄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,儿时的许多记忆都淡忘了,许多习惯也改变了,但童年翻撕日历的记忆却刻骨铭心,且一直保留这一习惯,而且还将它固化成对时间的遵守和珍惜。如今,对不少时髦的东西,我都是陌生的,却一直恪守守时的习惯,几十年来,还没有迟到的履历。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,上班、开会常有人不准点,在明知有人可能迟到的情况下,我也依旧守时,且对于一个人的评价,我比较看重是否守时、惜时这一条。一个人连守时都做不到,他还能做什么呢?

时下,许多新理念、新观点不绝于耳,而我依然顽固地认为,守时是一种理念,一种历久弥新且利人利己的习惯。想起那些古今中外守时、惜时的故事,我常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感动。古人有千里之外的期年相约,却值大雪纷飞,正想着对方难以如约之时,友人风雪之夜推门而入,此时此景,无需更多言语。还有那个叫尾生的人,与爱人相约桥下,而到了指定地点,却不见爱人的影子,他竟一直等到洪水淹过头顶……后人可以笑谈和惋惜他的迂腐,但万不能漠视他的守时和守信。

仔细想想,世上又有什么事不是时间的馈赠和积累呢?美国作家马尔科姆·格莱德威尔写过一本《另类》的书,里面提出了“一万小时法则”——只有一万小时专心致志做一件事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因为人的大脑需要一万个小时来吸取精通某个领域所需的知识。比尔·盖茨从13岁时起,每天都泡在计算机实验室里,7年后办软件公司时,他花在程序设计练习上的时间超过一万小时;甲壳虫乐队,当年能创造白金唱片纪录,得益于1200多场、一万多小时的演出经验。其实,一万个小时仅供参考。成功需要时间,只有靠足够多的时间才能堆砌而成。

“圣人不贵尺之璧,而重寸之阴,时难得而易失也。”时间虽然是一维的,但人生却是多维的。时间不可逆,但经过分秒必争的努力,一个人留下的精神、思想和成果却是可逆的,甚至影响几代人。“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”,就是因为其价值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存。有道是:世上一切的竞争,都是时间的竞争;世上一切的成功,都是时间的胜利;世上一切的悲剧,都是对时间的漠视和挥霍。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,也是走向成功、无端地耗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,无异于“谋财害命”。

每天撕下一页年历时,我都犹如听到时钟的“嘀嗒”声,似乎在提醒自己珍惜时间,别让一日虚过。
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